呼吸新鮮的空氣,喝上放心的水,感受宜人的環境,成為了老百姓最真摯而朴實的願望。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,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關註越來越高。
  一邊是經濟的高速發展,一邊是環境保護的迫切,如何尋求發展和保護之間的平衡?必須以制度為突破口,推動生態文明建設。
  在成都,這樣的制度探索早已悄然起步,從實行流域生態補償金扣繳制度到設立飲用水源補償基金,從排污權交易的探索到成都經濟區八市聯防機制……成都生態文明制度建設,正在全面推進。
  展望未來,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著力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,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,成都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藍圖已經勾勒:建立生態紅線保護制度、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、健全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體制機制、完善生態環境發展機制……成都生態文明建設將翻開全新篇章。
  環境污染需“治標”更需“治本”
 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迫在眉睫
  霧霾的肆意,水質的污染……如今環境問題,已經被列為重要的民生問題。重拳出擊污染治理,更是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。
  成都也不例外。
  成都位於盆地的底部,夾在龍門山和龍泉山中間,獨特的地理位置,形成了特殊的盆地氣象特征,雲霧多、靜風頻率高……這些都導致了污染物不容易擴散,這更是讓成都的大氣環境容量“先天不足”。
  花更大的力氣展開污染治理,成為了成都黨委政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不懈努力。
  近年來,成都一直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、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,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,強化落後產能淘汰,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企業污染治理水平,讓我市污染減排工作不斷走向深入。據統計,自“十二五”以來,我市通過實施結構減排、工程減排、管理減排761個項目,同2010年相比,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11.99%、二氧化硫同比下降1.58%、氨氮同比下降15.52%、氮氧化物同比下降10.25%,給城市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。
  在這樣的重拳出擊之下,城市環境質量雖有所改善,但儘管如此,這樣 “先污染後治理”的模式,僅僅只是改善環境污染的“治標”之舉。
  污染與治理的矛盾,環境與經濟的博弈,保護與發展的對峙……如今成都的城市發展,正處在生態環境矛盾的激化期,如何實現環境污染的“治本”,真正改善城市環境質漣諭嚴任廴競籩衛淼睦下罰砍啥忌拿髦貧冉ㄉ枰啞仍諉冀蕖�
  生態文明是在發展基礎上的文明,一味強調環境保護或者一味強調經濟發展,都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真諦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不對立,但因為缺乏合理的規劃與制度設計,很多地區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,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。公眾環保意識的落後、生態補償機制的缺乏、各種資源產權不明晰,也成為生態警鐘“日日驚心”的重要原因。
  黨的十八大提出,建設生態文明,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,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、損害賠償制度、責任追究制度,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複制度,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。
  省委十屆四次全會提出,要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,完善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制度。
  ……
  毫無疑問,從中央到地方,都開始勾勒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藍圖。
  以生態立市,成都在此之前早已開始“破題”,力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,強力推動成都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。成都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啟動了成都生態市建設,從頂層設計到全面創建……如今,成都生態市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,這也將成都的生態文明建設引入了高速發展的“快車道”。
  探索生態文明制度建設
  成都已悄然起步
 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有益嘗試,成都早已悄然起步,初見成效。
  成都因水而生,水成為了貫穿這座城市的“生命線”,而在這樣流動的水域中,如何控制上游污染下游,這成為了成都的探索。2012年,成都率先開始實行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,它體現的就是“誰污染誰補償”。
  “我們在全市20個區(市)縣設立了31個考核斷面,每月對入、出境斷面進行水質監測。”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。如果出境斷面的水質低於入境斷面,該區(市)縣將會遭到市財政年終結算時的資金扣繳。超標越多,扣得越多。
  “去年,成都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全年累計扣繳資金1597萬元。”這是近日擺在環保局案頭的一份數據,而這些扣繳的資金已全部用於去年我市的水環境治理。
  在此基礎上,針對生態補償制度的探索,成都也早已開始“試水”。長期以來,郫縣一直擔負起保護成都飲水安全的歷史重任。為增強地方保護水源地的積極性,成都創造性地設立了飲用水源“生態補償基金”制度,從2012年起,成都市政府每年支持郫縣政府不少於6000萬元,專項用於成都主城區的飲用水水源保護。
  這是成都運用經濟和行政手段促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創新,更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一次重要實踐。這樣環境經濟政策的運用,無疑是成都完善生態經濟發展機制的體現,而它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,全市各地治水也從“被動”變為“主動”。
  當然,不僅僅只是在“治水”方面,因地制宜地探索成都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,成都也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。
  成都在龍泉驛區創新地實施了 “生態移民”工程,農民的宅基地拆除還耕,山坡地退果還林,全面恢復了當地自然生態。通過這項工程,總共將有46個村、8.4萬農民下山進城,變為市民,從根本上轉變了生產生活方式。目前,已有6個村、1.96萬人實現了下山進城、脫貧致富的夢想。
  細數成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有益嘗試,還有這樣的“生態足跡”:
  成都市相繼啟動了超大型環城生態區的立法保護及規劃建設,全力打造以“六湖八濕地”為代表的八十公里環城綠廊,以期在寸土寸金的環中心城區形成一個水韻悠長、綠意盎然的大都市濕地景觀。如今一湖、一濕地美景已然初呈。
  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,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《成都市排污權交易工作方案》和《成都環境交易所組建方案》,省政府已正式批覆同意將成都市列為四川省排污權交易試點城市。
  建立區域聯動機制,形成跨區域協作格局。成都市從建立內外協作關係入手,與德陽、綿陽、遂寧、樂山、雅安、眉山、資陽八城市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,在環境規劃、環境應急、監察執法、農村環保等方面的區域合作進行了探索實踐。
  探索鄉鎮環保機構建設,在郫縣各鄉鎮成立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辦公室,在我市部分重點鎮和優先發展鎮試點配備了專職環保員,在村(社區)建立了環保協管員制度,初步實現了環保工作的全域監管。
  成都率先在西部城市實施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,截至2012年12月底,全市已實現了機動車環保標誌核發的全覆蓋,不斷完善機動車環保檢測維護制度,全面實施國家環保標誌管理,定期開展機動車排放路檢抽檢工作。
 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,成都在西部率先開啟科學治氣之路。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以及世界華商大會期間,成都針對不同時間節點和AQI預測預報數值,按照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的建議,積極會同周邊城市對大氣污染實行聯防聯控,有效改善了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。
  ……
  成都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的有益嘗試,不僅走在了全國前列,更是和黨的十八大精神、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高度契合。而這些實踐,不僅具有成都特色,更是為成都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發展註入了“強心針”。
  以制度保護生態改善環境
  成都未來藍圖已經勾勒
  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蹴而就,進一步深化改革,以制度保護生態,以制度促進發展,以制度改善環境,成都也勾勒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未來藍圖。
  摸清成都的“生態本底”,為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找準“平衡點”,給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決策,成都市環保局將著手推進環保重點領域改革創新:
  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生態紅線劃定研究論證;
  完善區(市)縣屬地管理、部門按領域管理相結合的環保工作機制;
  推動設立鄉鎮環保機構、完善農村環保責任和考核機制;
  將研究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;
  分行業逐步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;
  ……
  這些都將成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。而規劃先行,成都市在今年還將頒佈實施《成都市環境總體規劃》,啟動編製《成都市生態保護規劃》,完成《成都經濟區成都片區環境保護總體規劃》和《成都市噪聲污染防治規劃》編製工作等,為成都生態文明制度的建設和推進,奠定夯實基礎。
  毫無疑問,加快建設科學、合理的制度體系,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。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,就是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,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制度。
  建立生態紅線保護制度、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、健全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體制機制、完善生態環境發展機制……展望未來,成都生態文明建設的“路線圖”已經清晰呈現。
  生態紅線,是一條生態的“底線”。為了保護這條“底線”,成都將建立生態紅線保護制度。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,建立市域空間規劃體系,確定重點開發、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,科學劃定生態功能紅線、環境質量紅線、資源利用紅線,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,實行差別化的區域開發管理政策……這都將成為下一步的重拳出擊。
  生態資源是有限的,如何讓有限的生態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?成都下一步也將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。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,開展全域成都自然資源普查,對水流、森林、山嶺、荒地、濕地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。開展資源環境稅費改革試點、碳排放權和林業碳匯交易試點,實施森林生態補償和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……這樣一些全新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,將躍然眼前。
  而在健全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體制機制方面,成都下一步也將調整優化部門職能,建立大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格局。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。在完善生態環境發展機制方面,成都也提出了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,建立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產能過剩的市場化機制,建立促進建築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,健全環保信用等級評價制度,探索綠色企業信貸傾斜等等機制體制的建立。
  我們相信,這些舉措一旦實施,體制、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,成都必將翻開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篇章。
  李凌翌/文 郭廣宇/圖  (原標題:深化改革 制度先行成都生態文明建設“提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30iakn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